八所鎮(zhèn)依海而建,今為東方市人民政府所在地。它是一座年輕而又古老的濱海小鎮(zhèn)。說它年輕,是因為建設時間比較短。說它古老,是因為“八所”這個地名年代久遠。
當下的八所,經過多年的建設,已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古老與現(xiàn)代曲目的交替上演,勾勒出這個濱海小鎮(zhèn)的古韻新風。
“八所”之名
源于明代“衛(wèi)所制”
一縷晨光掠過東側的樓房拋灑而下,位于東方市八所鎮(zhèn)的海南鐵路博物館二號展館前,一臺車號為6499的建設型蒸汽機車格外醒目。該車1986年由山西大同機車廠制造,1996年配屬原海南鐵路總公司,擔負石碌至三亞客貨車的牽引任務。由于長期受風吹日曬雨淋,車上的油漆已經斑駁褪色。不遠處,八所港內,大型龍門吊正在揮舞長臂裝卸貨物,偶爾還傳來萬噸巨輪的汽笛聲。駐足其間,古鎮(zhèn)八所的點點滴滴漸漸在腦海中浮現(xiàn)。
《東方縣志》記載:“1958年12月,東方(小)縣、昌感縣、白沙縣三縣合并為東方縣,縣人民政府駐地在叉河。1959年9月,東方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八所。1961年5月,東方縣分置東方、昌江、白沙三縣,東方縣人民政府駐地仍在八所。”從此,八所鎮(zhèn)城區(qū)才開始規(guī)劃建設。
“八所”這個地名年代久遠。歷史上是先有八所村,然后才有八所鎮(zhèn)的。海南的史學界普遍認為,海南的“所”誕生于明代,是當時“衛(wèi)所制”的產物。2020年出版的《東方市志》也有相關的記載:“八所村,原名石欄村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海南衛(wèi)昌化守御千戶所設立后,在感恩縣(今東方市)設置三百戶所、八百戶所、十百戶所。八百戶所與石欄村相鄰,后統(tǒng)稱八所。”由此可以看出,“八所”這一地名,與明代軍事的衛(wèi)所制度有直接關系。
八所鎮(zhèn)雖然年輕,但卻流淌著悠悠古韻。起源于古代戍邊將士的軍話民歌,至今仍在講軍話族群中傳唱不衰,并保留了其原有的古樸之風。自古以來,許多操軍話的人群正是聽著它悠揚的曲調長大的。
在八所鎮(zhèn)十所村,馬伏波古井歷經歲月的洗禮仍保存完好。1962年2月8日,郭沫若和田漢慕名來此考古。郭沫若還題詩《十所村馬伏波井》。1984年4月,考古人員在該村挖掘出土了國家級文物——唐代的青釉褐彩雙聯(lián)罐。所有這些,都折射出八所歷史的厚重。
市井街巷
留存兒時記憶
在八所鎮(zhèn)城區(qū),有一條主干道叫解放路,它向海邊延伸,是八所城區(qū)最早的市政道路,于1960年代初規(guī)劃建設,長約2公里,紅線寬度為50米,規(guī)劃初期建設的是一條砂土路。那時候,八所灘一片荒涼,道路兩邊幾乎都是茅草房。
直到1970年代初,解放路才開始進行水泥道硬化,從兩車道到四車道,再到現(xiàn)在的六車道,幾經擴建和改造,道路越修越寬,路旁的樓房也逐漸多了起來。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八所人,都對解放路有著很深的情結。每每說起這條路,老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。
解放路是八所最熱鬧的街道,從街頭到街尾,百貨商場、農貿市場、郵電局、新華書店、電影院、圖書館、飯店、旅館、學校、汽車站等應有盡有,當時生活在八所的人們購物娛樂等都與解放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
孩童時代,好玩的天性讓我的足跡遍布整個鎮(zhèn)墟。白天,一有機會,我就會纏著父親帶我到街上買吃的。從第一農貿市場到八所電影院的街邊有? ??多小吃攤,那里的蝦餅、白粿、椰子粿、煎堆(麻團)等特色小吃很受歡迎。
夜晚,憑欄遠眺,總會著迷于魚鱗洲山頂上的航標燈,沉醉于舟楫往來、海鷗翔空的濱海風光。
周末,經常邀約同學,一起騎上自行車,沿著坑坑洼洼的砂土路,穿過一片仙人掌,來到魚鱗洲海岸玩耍。我們登山看海,站在海邊的礁石上,任憑浪花飛濺到身上,享受刺激與清涼;在潔白的沙灘上追逐嬉戲,撿拾貝殼。累了,就到沙灘邊摘成熟的仙人掌果實享用。魚鱗洲海灣,留下了不少八所人兒時的美好回憶。
八所人尤其愛吃腌制的海魚。每年漁季,在八所漁港周邊,隨處可見晾曬在房頂上、院子里或道路邊的魚干。除此之外,他們還喜歡把剛捕撈上岸的魚腌制成一種俗稱“魚粽”的酶香魚。每到飯點,沒有魚干或“魚粽”下飯,他們總覺得胃口不開,食欲大打折扣。早年在八所漁港一家魚干店采訪時,祖籍江西的店主曹女士說,從老家嫁過來后,她也漸漸喜歡上了這里的魚干,自己平時遇到好的魚貨都舍不得銷售,總要留下來和家人慢慢享用。
八所人熱情大方、開放包容的性格與生俱來。從古代的駐軍,到現(xiàn)當代的產業(yè)工人,以及如今的“候鳥”人群,他們一直敞開懷抱,接納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,和睦相處。
港通四海
流淌古韻新風
1998年的某一天早上,海南一位資深媒體人站在一家酒店陽臺上,面朝大海感慨道,昨天下午從寬闊的九龍大道(今東方大道)經過時,就覺得八所不像是一個小城鎮(zhèn)。晚上聽了火車的轟鳴聲和輪船的汽笛聲后,他更感覺到,八所具有大城市的特質,發(fā)展前景一定很好。
正如他所說,港口和鐵路是八所乃至東方市發(fā)展的優(yōu)勢所在。
八所港和石碌至八所鐵路均建于1940年代,是日軍侵占海南島后,為了掠奪石碌鐵礦和海南優(yōu)質的木材資源而強征大量勞工所建。1942年3月,約52公里長的石八線完成鋪軌,成為海南的第一條鐵路干線。3月23日,由石碌開出的第一列運礦車抵達八所港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八所港和石八鐵路長時間處于癱瘓狀態(tài)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海南鐵路逐步發(fā)展。1957年4月,停滯多年的石八線修復通車。1986年,嶺頭至八所鐵道線建成通車。自此,從石碌至三亞,途經東方、樂東,營運干線長達214公里的海南西環(huán)鐵路全線貫通。
與此同時,八所港也得到了升級改造,重新投入使用,服務于地方經濟發(fā)展。1950年代初期,八所港因貨物吞吐量較大而成為全國八大深水港口之一。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,八所港目前已與全國沿海各港、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通航貿易往來,是環(huán)北部灣經濟圈主要的貿易港口。
得益于港口和鐵路的交通運輸優(yōu)勢,東方八所這片熱土受到了眾多企業(yè)的青睞,多個大項目先后落戶八所。最具標志性的是1994年12月28日,年產52萬噸大顆粒尿素的富島化工天然氣化肥項目,在八所海濱正式開工建設。1996年10月28日,經過22個月的日夜奮戰(zhàn),這座我國第一套天然氣大顆粒尿素裝置建成投產,成為了海南工業(yè)發(fā)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,標志著海南現(xiàn)代化大工業(yè)建設正式起步。
許多生于斯、長于斯的八所人,做夢都想不到,在這么短的時間內,昔日荒涼的沙灘會變成塔罐林立、管道縱橫的大型化工廠。
2003年,三則振奮人心的消息伴著浪濤聲從八所海濱飛出:11月18日,東方1-1氣田投產;我國單套最大尿素生產裝置富島二期工程投產;年產60萬噸、當時全國最大的甲醇項目同時開? ?,一座規(guī)模空前的化工城逐步崛起……
如今,東方化工城已更名為東方臨港產業(yè)園。經過30年的發(fā)展,已有30多家企業(yè)進駐,2023年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294億元,同比增長15.1%,撐起了東方經濟發(fā)展的半壁江山。
在大工業(yè)項目的帶動下,八所港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,2023年貨物吞吐量1691.64萬噸,排名全省第三;東方機場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,已完成機場選址等工作。
當下的八所,經過多年的建設,已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城市道路縱橫交錯、路網結構日趨完善,高樓大廈鱗次櫛比,城市品位不斷提升,一座現(xiàn)代化海南島西南部中心城市雛形初現(xiàn)。萬達廣場、東方大劇院等商業(yè)綜合體和文化設施已成為八所的新地標。東方大劇院經常有文藝節(jié)目演出,古老與現(xiàn)代曲目的交替上演,勾勒出這個濱海小鎮(zhèn)的古韻新風。
本文Hash:59850df2111eae0d48bc32cf45c221bde33b3767
聲明:此文由 沐 沐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