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0千伏白蓮線美且公變支線4號、5號桿搶修工作安全措施已準備完畢,申請起吊。”9月18日中午,又一場陣雨來襲,在澄邁縣老城鎮潭池村的村道旁,來自昌江黎族自治縣供電局的搶修人員正在緊張工作。
“全體人員注意安全!注意安全!”昌江供電局副總工程師符長寧仰著頭,望著距離地面十米高的搶修人員叮囑道。身著藍色工作服的他們,在空中格外醒目。
1小時后,吊車操作人員與地面協調人員密切配合,一寸一寸挪動電桿,直至將其準確地吊裝至桿洞。
立桿完成后,桿上作業人員再度上陣,在新桿上開展安裝橫擔、絕緣子、接線等工作。作業人員陳山熟練地系好安全帶,再次檢查腳扣,一步一步地向上爬,與地面人員相互配合,在桿上一站就是2小時,豆大的汗珠早已浸濕他的工作服。
施工任務順利完成后,爬下電桿的陳山不緊不慢地解開安全帶,臉上難掩復雜的心情。
“OK,接電成功。”直至陳山踩著腳扣一步步向桿下移動,符長寧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,拿起水壺猛喝一口。
“電力修復工作,首先就是要將一根根斷掉的電桿重新立起。”符長寧擦了擦臉上的雨水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,想要“種”好一根電桿并不容易。
在確定好搶修點位的前一天,符長寧的團隊需要進行多次實地勘察。
“一方面勘查電桿周邊的環境,是否有倒伏的樹木和碎石,另一方面也要檢查開挖的土地狀況。”符長寧說,每“種”一根電桿,需要向下挖出一個兩米深的桿洞,倘若桿洞沒挖好,會導致電桿安裝不牢固存在隱患。
同時,他們還需預先設置好線路的走向,以便在搶修當日能快速準確地進行。
“作為一名參與過數次臺風搶修的老電工,居民急切的心情我們感同身受。我們能做的就是快一點、再快一點。”符長寧用沙啞的聲音說道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,潭池村于9月19日接通電源,村民們奔走相告,大家紛紛歡呼:“電來了,電來了……”
看到眼前的景象,隊員們在短暫的喜悅過后,又轉身奔赴至下一個搶修點繼續復電工作。“哪里需要搶修哪里就是家,直至點亮萬家燈火。”符長寧說。
在與當地供電局和政府的緊密配合下,昌江供電局62名搶修隊員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搶修一線,他們穿梭在老城鎮的大街小巷、田間地頭連續作戰,先后“種”下41根電桿,點亮老城鎮32個自然村及社區,為近3萬用戶送去光明。
本文Hash:06980f2f6ed82bbd581512a954506e6d482e96d2
聲明:此文由 沐 沐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