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家村寨,金字形茅屋錯落;大山深處,林下經濟活力釋放;稻田園里,金黃稻穗風中搖曳;織錦機上,七彩黎錦圖騰翻飛;黎鄉王下,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。
地處霸王嶺腹地的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,是一個黎族世居的少數民族鄉鎮,也是海南最偏遠的鄉鎮之一。
曾經的王下鄉,因地理位置偏遠、山路交通不便,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后,下轄的4個行政村均為貧困村,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2戶1131人,占總人口的34.8%。
如今的王下鄉,充分發揮生態環境、黎族文化資源優勢,高標準推進“中國第一黎鄉——王下鄉·黎花里”項目建設,讓黎族同胞吃上了“旅游飯”、過上了好日子。“共同團結進步,共同繁榮發展”也成為了新時代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生動寫照。
王下鄉堅持走“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”的發展路子,以打造“黎花里”文旅小鎮為抓手,帶領群眾團結致富。通過主動引進頂尖文旅策劃團隊及企業,設計、帶動鄉里旅游業發展,2020年以來,王下鄉累計接待游客46萬余人次,旅游總收入突破7000萬元,帶動群眾就業創業人數迅速上升。目前,全鄉累計開設民宿11家、農家樂10家,一批致富創業的代表涌現出來,一大批就地就業崗位得到解決。旅游業發展更帶動傳統產業興旺:全鄉橡膠種植面積達15668畝,人均割膠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;林下經濟越辦越好,全鄉種植草豆蔻20余萬株,正努力打造“草豆蔻之鄉”拓寬增收致富的路子,讓當地群眾的“錢袋子”越來越鼓。
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,助推王下鄉高質量發展,“黎花里”文旅小鎮項目實施以來,民盟中央、省委統戰部、省民宗委、省旅文廳、昌江縣委縣政府等各級機關致力于以實打實的措施打響王下鄉品牌,多次在王下鄉舉辦重大活動。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現場經驗交流會、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“三月三”分會場活動、“冬登春賞”旅游季活動等成功舉辦;“民盟中央助力王下鄉鄉村振興實踐基地”“海南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”“海南新時代生態文學創作基地”等順利掛牌,賦予了王下鄉更多的使命和內涵。
王下鄉的發展,更吸引許多人才回鄉就業創業:
韓汝雪是王下鄉第一批返鄉工作的大學生,自2017年起她便投身家鄉建設、助力脫貧攻堅事業。她親眼見證了王下鄉“從泥土路到水泥路、從茅草屋到小樓房”的變遷。“家鄉發展的勢頭很好,回鄉發展是正確的選擇。”聊起對家鄉未來發展的看法,韓汝雪滿懷期待。
“作為退役軍人和致富帶頭人,我要通過個人努力讓家鄉發展得更好。”在外闖蕩了13年的退役軍人韓會斌,看到家鄉的發展毅然回到家鄉發展養蜂產業。他邊實踐邊學習,不斷向其他養蜂人取經,目前已成功投放養蜂箱500多個,還帶動多名村民就業創業。
在鄉里的鼓勵和支持下,王下鄉大炎村委會婦女主任劉桂芳帶頭開辦了農家樂、發動村民組建了文藝隊,編排了具有黎族文化特色的《打柴舞》等曲目,展示黎族同胞的幸福生活、傳承黎族優秀傳統文化,更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……
全國第二批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、國家森林鄉村稱號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、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鎮……一份份榮譽是王下鄉民族團結進步的明證,一個個創業故事是王下鄉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的生動說明,也是海南民族地區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體現。
王下鄉深刻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? ??發展理念,讓黎族同胞過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,也繼續講述著民族團結進步的動人故事。
本文Hash:a9e8c0be0755539f77f9fdf11b7b01af574f6b35
聲明:此文由 沐 沐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