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次元世界”,簡稱“二次元”,指的是通過二維圖像的動畫、漫畫、游戲等載體創造的虛擬世界。近年來,“二次元”作為一種新興文化現象,在我國迅速流行,獲得不少大中小學生的喜愛。但是,也有部分學生過度沉迷“二次元”,在虛擬世界中花費大量時間,影響了學業。
日常生活中,應該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打開“二次元”世界?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。
現象:在“二次元”中尋找陪伴
“和我一起吃美麗的谷子吧!”近日,海口初三學生林伊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新信息,配圖是印有動漫人物圖案的亞克力擺件、抱枕、徽章等。“這是我剛拿到手的《原神》周邊,長假中我在家里布置了好久!”林伊興奮地說。
林伊說的《原神》,指的是一款冒險類角色扮演游戲;“谷子”是英語“goods”的諧音。在“二次元世界”中,“吃谷”即購買周邊產品(由動漫等衍生的相關產品)。
近年來,隨著“二次元”文化的不斷發展,不少創作團體和商家紛紛推出花樣眾多的人偶娃娃、動漫周邊“盲盒”等實體或虛擬的“二次元”相關商品,獲得許多青少年的喜愛。海口小學生劉璟慧平時經常購買《原神》游戲中的散兵、胡桃等角色圖案的立牌鑰匙扣和貼紙。
在“二次元”世界中,購買人偶娃娃的行為又稱“養娃”。海南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悠祈,就是一名資深的“娃圈”玩家。擁有第一個娃娃后,她愛不釋手,將其視為自己的妹妹,“讓我有一種相互陪伴的感覺,很溫暖”。
海南高一學生歡歡告訴海南日報記者,隨著學業壓力不斷增加,過去很多興趣愛好都逐漸放棄了,但看見漂亮娃娃仍感到很開心。有時,她會給娃娃化妝、穿搭,并拍照留念。“我的攝影技能和審美能力因此也逐漸獲得提升。有時,我還會在線上線下和圈友交流互動。”歡歡說。
沉迷“二次元”的背后
“孩子沉迷‘二次元’怎么辦?”“女兒最近越來越沉迷動漫,不僅大量購買漫畫、書籍,上網看視頻,沉迷cosplay,還認識了很多圈子里的朋友,成績下降得厲害,我該怎么辦?”……目前,由于部分中小學生過度沉迷“二次元”,在虛擬世界中花費了大量金錢和時間,影響了學業,讓家長十分擔憂。這種現象時見報端。
海南中學高級心理教師鄧婷婷表示,許多學生家長不了解“二次元”,也不愿意花時間去了解孩子關注的事物,因此也無法給予客觀評價和正確引導。
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李惠君認為,一些青少年之所以沉迷在“二次元”的虛擬世界中,很大原因是希望逃避現實中的各種壓力,尋求一個發泄情緒的出口。“一些處于青春期的孩子,不愿與父母溝通交流,親子關系常常陷入僵局。這一年齡段又是尋求自我認同的關鍵階段,一些孩子如果發現難以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自我,便會轉移到虛擬世界中,去探索自我世界的重新建構與表達”。
如何打開“二次元”世界?
目前,在“二次元”這個虛擬世界中,一些游戲情節、場景設置、臺詞設計等,能讓玩家了解其中蘊藏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知識,獲得精神層面的滿足。b站Up主“自得琴社”將《原神》中的曲子《神女劈觀·喚情》進行改編,融入粵劇、昆曲等戲曲元素,上線后獲得很多點贊。《原神》中的地形地貌等,還被一些學校的地理老師引入課堂,借助游戲場景為學生講解河流侵蝕作用、流水地貌特征等知識。
對此,李惠君? ?示,將相關知識、元素與“二次元”虛擬世界融合,可以成為一種學習工具,能夠引導青少年更深入地探索知識,變“沉迷”為“有選擇地享受”,從中獲取精神滋養。
9歲的女兒曾請求鄧婷婷幫忙購買“棉花娃娃”。“我起初以為這只是普通的毛絨玩具,后來才發現孩子們現在還流行給‘棉花娃娃’搭配多種妝發造型,需要不斷‘升級’裝備。”鄧婷婷說。
面對孩子喜歡的“二次元”玩具,鄧婷婷說,一方面,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小愛好,可以適當支持購買2—3個“娃娃”;另一方面,要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在這方面耗費過多時間和金錢。有時,她還會引導孩子利用一些碎布頭,自己動手給“娃娃”制作衣服。
針對部分青少年過度癡迷“二次元”的現象,李惠君認為,存在即合理,家長要理性看待“二次元”,主動學習、了解相關知識,才能更好地與孩子對話;對于“二次元”,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取其利、去其弊。家長不能指望一聲令下就讓孩子停止沉迷其中,而是要制定規則,用“有養料”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與“二次元”相處;要豐富家庭生活,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、參觀圖書館或博物館等,增加孩子的興趣選項,轉移他們沉迷于單一事物的注意力;要構建積極的親子關系。良好的溝通不是一味禁止、批評和控制。重建和修復親子關系的同時,要注重引導孩子提高辨別能力,讓孩子見到更多更好的風景。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任重提醒,目前,部分“二次元”作品中夾雜或隱含了一些暴力、低俗、色情等元素。廣大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,避免孩子接觸。
相關鏈接
孩子沉迷“二次元”,家長怎么辦?
1、“堵”不如“疏”。“二次元”作品中有《灌籃高手》等優秀勵志作品。家長可以嘗試接觸“二次元”圈子,和孩子一起觀看、討論,引導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。
2、容易沉迷的孩子,往往“自控”能力較差。家長應引導孩子學習一些“自控”的辦法,例如定時計劃法,每天在動漫等“二次元”中只能投入規定時間;動漫榜樣激勵法,例如,引導孩子思考櫻木花道為了學打籃球,克服了多少困難,付出了多少努力?
3、這種沉迷只是表象,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在家庭、學校等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理解、肯定和支持。家長要引導孩子找到原因,做出相應調整。如果是家庭親子關系的原因,家長就要積極做出調整,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包容。
4、注意力分散法,家長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等,引導孩子培養更多興趣愛好。
本文Hash:e700b38938a3080f3ca71fb681e458012cc7bc8b
聲明:此文由 沐 沐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